我的终身学习我做主

发布时间:2014-07-07 11:30      点击量:1412

       刚退休时,单位同事和邻里朋友介绍我外出继续工作,以发挥余热,但都被我一一婉辞,心里总想着工作了一辈子,该到了享享清福的时候了!只是回想起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最初时光,生活还真有些不习惯,失落感显而易见,不知不觉竟鬼使神差地沉湎于“四方桌”,常常和牌友争得面红耳赤——难道我的夕阳生活就要这么度过吗?在小区领导推荐下,我参加了社区理论组学习,这使我从中逐渐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并一直坚持学习,在学习中与老友们为伴,与社会相融,情绪也慢慢地好转了。
       而不久之后遇上了静安乐龄讲坛,更让我的生活变了一番模样,并从此让我与讲坛结下不解之缘。
       可以不为过地说,讲坛引领着我的学习,让生活变得充实富足。无论哪一个题材、哪一场讲座,一种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积极向上的氛围把我从过去零碎的、缺乏体系的学习中引导出来。你看,五年多来,光是时政形势讲座就听了100多场,两会解读、中美关系、两岸统一,应有尽有,形成体系,更不要说还有更为精彩的其他四个板块的讲座。
       听讲座,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虽然是全新的,但我的学习并不因此而被动,相反,我更懂得用心地听讲,仔细记录,注重聆听思考,积极稳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扎实地写下每一次学习心得。记得有一天,天气不理想,阴雨霏霏地下着,老伴怕我路上不安全,横竖劝我别去听讲了。我回想着当天讲座的课题是“老龄化倒逼中国经济方式转型”,那正是我渴求关注而又充满困惑的议题,岂有错失这一良机?不要说下雨,就是下铁也要去!我照例挎上包,早早到达演讲厅,抢占最佳位置;讲座过程中,我细听慢记,在重点疑点处标上记号,以便与老师同伴讨论交流,这样的笔记已累积了厚厚的三大本。
       还记得,我们十几位志同道合的听课老同志,相聚江宁康定活动中心会议室,结合讲座内容漫谈讨论,纵论天下事,认清好形势,分析大民生;大家思想活跃,讨论热烈,互表内心想法,客观理性看待成就与问题。使大家倍感欣慰的是,漫谈使我们解除了些许“牢骚”,增强了认识,升华了思想。这样的聚会都源自我们的自觉,来自兴趣爱好的驱动,更是老同志们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达,参加这样的学习比起一个人独宅空居可要好得多,有意义得多!
       不仅要让自己通过学习、讨论体验从未有过的乐,每每活动回去,我总要在老伴面前介绍分享学习体会,以此感染她也能走出小家,走到社会大学校来。老伴身患重病已十多年,但她总能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对我的学习抱以前所未有的支持,同时也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了。
       听讲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所有的《授课指南》,并把所发讲义资料收集起来,装订成厚厚一大摞,闲时翻阅温故,内容要点浮现犹新,这真是难得的收获。如果说听讲座,帮助自己增长了知识,开阔了思路,那么积累重温学习内容,则不时会油然起写下感受的冲动。目前,我已先后写下多篇文章被刊登在《静安社区教育》上,这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我平添了一丝成就感。虽然我们不断在老去,但只要学习不止,精神境界犹存,就能让我感受到无比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