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上海逸夫舞台将出演大型京剧全本(程砚秋流派)《红鬃烈马》,共有七个折子戏组成:花园增金、彩楼配、三击掌、投军别窑、母女会、武家坡、大登殿。其庞大的演出阵容中,就有一支来自徐汇区天平街道“秋韵社”的业余京剧队伍。目前这支民间票友队伍正紧锣密鼓地抓紧排练,天平的观众们也正期待着在上海逸夫舞台的京剧舞台上能观赏到“秋韵绕梁”的奇观,为普及我国的京剧国粹而大放异彩。
天平街道位于市中心,有浓厚艺术氛围。位于广元路上天平活动中心,每天就有合唱团、乐器团、舞蹈队等好几支民间艺术沙龙在活动,而“秋韵社”京剧票友艺术团就是一支扎根在民间、自娱自乐的群众京剧队伍。于2009年在长宁成立“秋韵社”,当初就是有一群京剧的发烧友。坚持到目前队员有10位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教师、医生、行政、会计等公司白领。平均年龄45岁,最小的是25岁的年轻小伙,其中过半的是年轻的男旦程派青衣,他们为了保留京剧男旦艺术的魅力,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让这朵美丽的奇葩开的更艳。经人牵手,天平活动中心免费为其提供排练场子,让这朵奇葩开在天平,为活跃天平老百姓文化生活,营造天平艺术氛围做了件双赢的大好事。平时这些业余演员都忙各自的工作,周六5:30至8;30,他们就会自动在天平活动中心的小剧场会合,邀请上海戏剧学院京剧演奏专业的五位学生为他们伴奏,开始了他们为之钟情的第二职业——京剧程派艺术研习。剧社实行的是会员制,每个会员每个月需交固定的会费,用以维持剧社的日常开支。不久前的一个周六,记者采访了“秋韵社”的领队陈伟,说起秋韵社,陈伟一脸的灿烂,如数家珍的介绍起他为之骄傲的业绩:秋韵社专攻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创立的程派艺术。介绍说,乐队中的京胡刘权威是剧社的社长,剧社的一切运转都由他操持。正说着,排练开始了,各种乐器伊哩哇啦地响起来,男旦程派青衣常毅钧踱着碎步,摇着水蛇腰,伸着兰花指,就着音乐节奏,有板有眼地唱起了程派“红鬃烈马”其中一段《探寒窑》,这是王宝钏用血书召回夫君,夫妻相别十八年,在破窑里夫妻相认的一段戏。“寒窑虽破能遮风雨,负心汉却让我有苦难言”一声拖腔,声泪俱下,场面非常感动,一曲唱罢,指导老师、上海京剧院的唐文才赞誉有加,说小常没有一些票友的坏毛病,非常放松,有站相,兰花指和甩袖等动作到位,并鼓励小常坚持数年必有出息。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京剧下社区、扎根民间,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像秋韵社这样爱好京剧的民间社团,完全凭着对京剧的爱好,自发组织自掏腰包来传承国粹,这种精神多么感人。衷心期待在天平社区的民间沃壤里,在各方栽培呵护下,这朵京剧奇葩能盛开得更加姹紫嫣红、常艳不败。
天平秋韵绕梨园
发布时间:2013-06-09 14:47 点击量: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