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中妙趣横生

发布时间:2013-09-10 16:24      点击量:1446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 初初读到韩愈的《毛颖传》,便被这位“身世”奇特的主人公吸引,而后读到“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曰见亲宠任事”才知原来昌黎先生正是在为毛笔立传。始皇帝赐浴暗喻毛笔沐于砚中,浴于笔洗之中;赐其封地于管城暗喻,制成毛笔不仅需要“毛”,也必须要“竹管”。这是古人初次为毛笔——一物立传,当时韩愈此传招致不少质疑,大体上批评他“尚驳杂无实之说”,此传内容“讥戏不近人情”,有违儒家学说“儒家教化、温柔敦厚”的传统。时隔千余年来看,毛颖之传趣味横生,别有深意。“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说的是毛笔之用途;“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其中的“陈玄”指的是墨,“陶泓”指的是砚台;“褚先生”指的是纸,道明笔墨纸砚四者的关系。私以为,习书法者,需读此文,更添妙趣。

       言归正传说说书法,此番开始练习书法主要源于暑期在上海静安学习网上学习了若干与书法有关的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网上课堂的学习让我有一试身手的冲动。趁着8月初的上海书展,我套下来一些宝贝,除了文房四宝之外,还有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这两本楷书帖子是陪伴我网下学习时间最久的伙伴。在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与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中,欧阳询都是众所公认的领军人物。他的书法从北碑得法,又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书而参以隶意,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结体平和而险劲。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中是这么评价欧阳询的:“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宋代的《宣和书谱》赞誉欧阳询的正楷为“翰墨之冠”。欧阳询除了是一位书法大家之外,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习字八法——“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柳公权的楷书,写起来和欧阳询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柳公权的书法,古有论说从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书法中化出,米芾认为“柳师欧”。康有为认为柳书“诚悬则欧之变格者。”但一般来说,柳公权的书法从颜真卿书中所得最多。苏轼云:“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朱长文认为柳书“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柳学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颜之法度,即笔法、结构等方面;二是雄媚之书风;三是人格与书品的结合,以自己的性灵和人格化入书法;四是颜之变法精神。柳公权他的书法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以瘦劲著称。他的楷书骨力道健,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因此有“柳体”之称。

       临摹楷书字帖之后,我对书法愈发地感起兴趣来。最起码,我觉得自己的字可以慢慢地变得漂亮起来。我也在静心写书法的过程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因为写书法需要长久的坚持,所以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磨练自己的耐心,也可以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内涵素养。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这给了我极大的乐趣,楷书让人将视野的聚焦从字微观到每个点画、每个提。行笔之际提中有按,按中有提,一点一画,一撇一捺,在描摹之中寻找规律,慢慢深入,同时也要兼顾整体,整体协调,个中的道行可深哩。